2025 年 10 月 13 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以下简称 “中国国际消防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开幕。本届展会以 “科技赋能实战,助力产业发展,服务消防救援” 为主题,吸引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200 余家单位参展参训,展览总面积超 15 万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成为观察全球消防产业技术迭代的核心窗口。
全产业链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自主创新成亮点
展会现场,覆盖消防救援全链条的技术产品构建起立体化安全防护图景。从建筑防火监测系统到林草火灾预警设备,从移动灭火机器人到火场智能排烟装置,全球前沿消防技术在此集中展演。其中,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低空经济与消防救援深度融合的标杆装备,成为本届展会最受关注的创新焦点—— 峰飞航空、亿航智能等企业展出的消防专用 eVTOL 机型,通过构型创新与功能集成,正在重构复杂场景下的救援逻辑。
亿航智能展台的 EH216-F 无人驾驶 eVTOL 引发观摩热潮,该机型可攀升至 600 米高空实施定向精准灭火,搭载的智能喷射系统能针对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后的火源进行穿透式灭火,有效破解了传统消防车 “登高受限、供水不足” 的行业痛点。而峰飞航空带来的 2 吨级凯瑞鸥消防版机型更展现出全地形适配能力:采用复合翼构型的机身无需专用跑道,可直接在森林消防哨点垂直起降,400 公斤的最大载荷能携带多枚灭火弹或应急物资,在大兴安岭实战演练中曾实现 8 分钟飞抵 22 公里外火场的快速响应。天空速递展出的 “蓝雀” 系列则通过翼头折叠设计与油电混动系统,实现 1.5 小时超长续航与强风环境下的安全滑翔着陆,比普通消防无人机续航提升 3 倍。
这些装备的技术突破具有标志性意义:北京航景创新的 “突击鹰” eVTOL 采用混动倾转旋翼技术,能承载 500 公斤物资实现 700 公里超长航程,填补了长距离山地救援的装备空白;深谋科技的 HW450H 机型更以 “油电混动增程式” 架构突破极端环境限制,在海拔 6000 米高原动力仅衰减 10%,-30℃极寒环境可一键启动,60 秒内完成机翼展开,能在 20㎡狭窄场地起降部署。展会期间的创新产品评价中,这类融合 “低空机动性 + 场景专用化” 的 eVTOL 装备被专家评定为 “消防救援新质生产力代表”。
展会期间还将举行创新产品技术评价颁奖仪式,对新能源灭火药剂、智慧消防管理平台等突破性成果予以认证。霍尼韦尔等国际企业同步展示了数据中心锂电池防火、储能电站预警等垂直领域解决方案,其本土化研发的产品已通过新国标 3C 认证与 UL 国际认证,体现了 “引进来” 与 “本土化” 的深度融合。
实战导向贯穿展会 多维活动破解行业痛点
除静态展示外,展会更聚焦实战应用场景。第三届建筑防火创新大会、第二届中国消防协会标准化大会同期召开,新能源火灾防控、eVTOL 应急应用标准化等十余场专业论坛密集举办,政企研代表围绕 eVTOL 空域协同、载荷标准化、通信加密等议题展开热议。湖南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中透露,该省已出台 eVTOL 运营补贴政策,对年飞行超 100 小时的应急航线给予每小时 1000 元补贴,推动技术落地。
多场模拟实战演练同步上演:eVTOL 与地面机器人的协同救援成为最大亮点 —— 凯瑞鸥 eVTOL 先通过红外热成像系统(精度≤0.05℃)完成废墟搜救,将被困人员位置误差控制在 1 米内,随后引导履带式灭火机器人开辟通道,其搭载的 Mesh 自组网设备与 eVTOL 形成空地通信中继,将灾情评估效率提升 4 倍以上,再现了大兴安岭林区 “空中灭火 + 地面清障” 的实战模式。各地消防救援队伍及社会消防组织组团观摩,现场学习 AI 火情识别、三维预案生成等先进技术。
四十年积淀成国际平台 见证产业升级
始于 1986 年的中国国际消防展,历经 20 届发展实现跨越式成长:从首届 13 个国家 30 余家单位参展,到如今跻身全球三大消防品牌展会,展览场地从军事博物馆升级至 15 万平方米的专业展馆,成为我国消防产品 “走出去” 与国际技术 “引进来” 的核心枢纽。
“展会见证了中国消防从‘人力密集’到‘科技赋能’的转型,而 eVTOL 正成为这场转型的关键变量。” 中国消防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展会展示的 eVTOL 应急体系,已实现从 “单一灭火” 向 “侦察 – 投送 – 灭火 – 救援” 全链条覆盖的突破,未来将进一步推动空域管理、载荷标准、运维体系的国际化协同。展会将持续至 10 月 16 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无商业用途,图文内容仅供参考。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载需注明出处。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及空中汽车相关信息。(文/eVTOL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