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已被明确为中国 “低空经济” 的核心赛道。据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将以 30% 的复合增速快速扩张。依托成熟的电池供应链、更高效的适航认证流程以及激进的基建规划,中国在该领域实现了从 “跟随者” 到规则制定者的转变。其中,深圳计划 2026 年前建成 1200 个起降点与 1000 条航线,而 2025 年全球 17500 架 eVTOL 累计订单中,60% 来自中国客户。

适航认证:中国速度领跑全球,成商业化关键
适航取证是 eVTOL 商业化落地的核心 “闸门”。中国民航局(CAAC)将适航认证流程压缩至 3-4 年,耗时仅为欧美 6-7 年周期的一半,认证速度直接决定产业生命线。
- 亿航 EH216-S 仅用 3 年就拿下全球首张载人 eVTOL 型号合格证(TC)。
- AutoFlight 的货运 eVTOL 机型更将认证时间缩短至 18 个月。按照规划,2026 年前中国本土主要 eVTOL 厂商有望集体获得 TC 认证,形成可大规模交付的 “中国机队”;而此时欧美同行仍处于 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与 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的试飞阶段。
电池技术:中国掌握定价权,推动成本大幅下降
电池是 eVTOL 降低成本的核心关键,其技术要求远高于电动车,需满足能量密度≥250 Wh/kg、瞬间功率密度≥1 kW/kg,且必须通过航空级安全测试。中国电池企业已实现技术突破,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量产的 280-320 Wh/kg 电芯可直接装机使用。
- 成本方面,eVTOL 电池成本曲线与车用电池同步下降,推动整机售价从百万美元级降至 30-50 万美元。
- 运营成本上,报告估算规模量产后,eVTOL 每座每公里运营成本可降至 0.5-1 美元,仅为直升机的 1/5,为打开大众市场奠定基础。
多重利好共振:2030 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剑指 2 万亿
当前中国 eVTOL 产业已形成订单、政策、资本三线共振的良好态势。
- 订单端,2025 年中国 eVTOL 新增订单预计达 2500 架,占全球增量的 64%。
- 政策端,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已投入超 500 亿元补贴运营,并加速建设起降场地;新华社明确指引,2030 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较 2023 年增长 3 倍,达到 2 万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速 25%。
- 市场空间上,若 2030 年中国在役 eVTOL 达 5-50 万架,整机销售、运营服务、基建、电池更换等领域累计市场空间将达 1100 亿美元。
投资主线:先抓 “核心供应商”,再布局 “整机龙头”
报告将宁德时代比作 “eVTOL 时代的台积电”,其 2025 年预期市盈率仅 19 倍,却已锁定未来十年十倍的需求增长,是稳健的核心供应商选择。对于风险偏好更高的投资者,可提前布局进入适航认证尾声、手握大额订单的中国整机厂商(OEM):
- 亿航:已获 TC、PC(生产许可证)、AC(适航证)全认证,拥有 1500 架订单储备(backlog)。
- Volant:手握 35 亿美元大额订单。
- Aerofugia:背靠吉利集团,拥有 200 架意向订单。
- TCab:斩获 10 亿美元中东订单。随着政策窗口开启、订单逐步兑现、成本大幅下降,2025-2026 年将成为中国 eVTOL 产业 “从概念梦想迈向现金流现实” 的关键拐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无商业用途,图文内容仅供参考。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载需注明出处。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及空中汽车相关信息。(文/eVTOL中国)